为深入贯彻落实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要求,数字经济商学院数字经济教研室于6月11日在行者楼101教室开展“教师说课程教学”专题活动。旨在为教师搭建交流研讨平台,通过分享教学经验,共同优化课程设计、探索教学方法创新,从而有效提升课程教学实效性。


当日,数字经济教研室全体老师对《公司金融》《政治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10余门核心课程展开说课展示,全面呈现课程建设成果与教学创新实践。陈明燕、乔兴刚、李娇、赵鈺琳、冉叶虹、谭春莉、施肇敏、张菡、徐浪、王瑜、吴倩、林子雄、周文变、李祺豫、石晨、杨越共计17位老师,围绕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阐述。他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学科前沿知识,深入剖析课程重点难点,并分享了如何运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



陈明燕老师在《数字经济概论》说课中,以“夯实理论、培育思维、强化实践”为目标,解析数字技术基础与产业变革,通过“案例驱动+数实融合”模式,结合超星平台互动社区与企业参访,构建“课堂-产业”双向贯通机制,以数字方案策划等多元考核培养复合型人才。乔兴刚老师教授的《宏观经济学》注重理论与热点案例结合,引入小组研讨、数据模拟分析等互动实践,强调课程对数字经济专业的基础支撑作用,通过经济观念塑造与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助力学生形成宏观视野。李娇老师的《金融数据挖掘》以“实战型金融科技人才”为核心理念,构建“理论-工具-项目”体系,依托Python与真实金融场景,开展量化投资、反欺诈建模等项目实战,采用“翻转课堂+企业导师制”,通过多维考核强化数据思维与决策能力,深化产教融合。三门课程均立足学科前沿,创新教法,突出应用导向,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冉叶虹、谭春莉、施肇敏等教师结合课程特性分享了情景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创新策略,在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迭代、评价体系优化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教研室主任表示:“本次活动不仅激活了教学团队的协同创新效能,更提炼出可复制的课程改革范式,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


在说课展示环节后,教研室教师围绕课程创新展开深度研讨。青年教师王瑜提出“如何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课时”的困惑,吴倩以《计量经济学》为例回应:“可通过SPSS软件实操嵌入理论授课环节,将每章核心模型转化为数据处理案例,实现‘理论讲解-软件应用-案例验证’的课堂闭环。”针对数字经济专业课程交叉性强的特点,林子雄老师建议建立“课程群知识图谱”,以《数字经济概论》为基础,串联《金融数据挖掘》《金融学》等课程的知识点脉络,形成系统化的知识培养体系。



此次活动是数字经济教研室落实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八说”要求的重要举措。通过教师互评,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建设方向,深化教师专业对话与经验共享,成功推动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在课程重构、方法迭代与评价体系优化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活动不仅激活了教学团队的协同效能,更提炼出可复制的改革范式。以此为新起点,教研室将持续深耕教学研究,以问题导向构建长效发展机制,着力打造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活力的标杆课程,形成可辐射全校乃至兄弟院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库,为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摄影:徐浪
撰稿:徐浪
数字经济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