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课程建设水平,数字经济商学院于5月20日-6月12日,分别在贤者楼320、行者楼108教室、仁者楼407、贤者楼107进行了5次线下集体磨课活动。学院骨干教师张淇凯、李敏、郑媛媛、李罗蔓、王红堂五位老师围绕各自教学领域,针对课程内容开展深度磨课。也特邀请文豪、黄添奕两位老师加入交流,各位老师结合前沿理念与案例深入研讨,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各抒己见,逐步完善教学方案,为提升教学质量注入活力,也明确了课程改革方向。

张淇凯老师的《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课程,以企业数字化转型真实项目为案例,通过“场景化任务链+技术工具实操”双线融合教学模式展开。张老师授课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课堂氛围轻松。在授课过程中,张老师运用一个案例贯穿全课,构建完整项目闭环,运用SQL Server工具创建数据库、数据表、决策树分类挖掘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了精准预测。从业务抽象到算法落地的渐进式学习路径,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技术迁移能力和业务洞察思维。

在《数据结构》教学研讨中,李敏老师以“查找”为主题开展了一场极具针对性的磨课活动。磨课过程中,李老师围绕“如何精准讲解查找概念”“怎样构建清晰的查找表”分类等知识点,与其他教师展开深入探讨。通过板书梳理知识点解析逻辑,不断优化教学思路。老师们在交流碰撞中各抒己见,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反复打磨。这种深度的教研互动,不仅完善了教学方案,更为提升数据结构课堂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罗蔓老师在磨课中带来“Excel透视表的数据可视化应用”课程,以“销售数据挑战”游戏开场,对比凸显工具优势。教学中结合学生成绩、家庭开支等案例,拆解字段操作与数据汇总;实战环节让学生处理实际数据,完成可视化呈现并提出分析建议。课程以游戏激趣、案例深化、实操强化,助力学生掌握透视表功能,提升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

在《大数据商务分析与应用》课程磨课中,郑媛媛老师围绕“异常值检测”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教学研讨。她以电商业务案例为切入点,采用“任务链+实操”模式,将散点图、箱线图和拉依达准则巧妙结合。学生们在绘制散点图、使用箱线图、套用拉依达公式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异常值检测方法,提升了数据质量把控能力。课堂紧扣商业场景,将统计学理论转化为实用技能,让学生不仅学会方法,更深刻理解异常值检测对商务决策的重要意义。

王红堂老师主讲的《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以企业真实Web开发项目为载体,通过"场景化任务链+技术工具实操"双线模式推进。王红堂老师授课深入浅出、生动有趣,课堂氛围轻松,助力学生高效吸收知识。课程以典型企业Web项目贯穿全程,构建需求分析,教学中运用Visual StudioCode,结合HTML5、CSS3、React实现前端交互,从基础网页制作到复杂应用开发的渐进式设计,让学生逐步掌握核心技术。这种模式不仅强化了主流工具的实操能力,更提升了业务需求转化为技术实现的能力,以及对Web应用架构的整体把控思维,有效增强学生在Web开发领域的技术迁移与创新实践能力。

磨课活动为各位主讲教师提供了优化教学设计的宝贵机会,通过深度研讨和集体智慧,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学院将持续推动常态化教研活动走深走实,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研究,不断打磨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着力打造一批深受学生喜爱、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优质的课堂迎接未来的教学评估与挑战。
撰稿:张淇凯、李敏、王红堂
摄图:李罗蔓、郑媛媛
数字经济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