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跨学科交流,探索数字经济时代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5月15日,异科导师李天宇与异科班31名同学在丁山书院的天蝎座多功能教室,开展了“融合”异科交流主题见面。本次活以“学科交叉与职业发展”为核心,通过案例分享、岗位分析、互动答疑等形式,为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的学生带来了一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职业启蒙课。

一、学科交叉:数字经济与软件工程的“双向赋能”
活动伊始,李天宇老师以“数字技术如何重塑传统经济模式”为切入点,阐述了软件工程与数字经济学科的深度关联性。“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为生产要素、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新型经济形态,而软件工程正是支撑其发展的核心技术引擎。”李天宇老师通过三个典型案例生动展示了学科融合的实践价值:
1.金融科技领域:区块链技术依托密码学与分布式系统(软件工程)保障交易安全,同时服务于数字支付、供应链金融(数字经济);
2.智慧物流系统:路径优化算法(软件工程)提升物流效率,与数字经济中的资源配置理论紧密结合;
3.大数据分析:Hadoop、Python等工具开发(软件工程)是挖掘数据价值(数字经济)的基础。
“未来十年,单一技能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李天宇老师强调,“掌握‘技术+商业’的复合能力,将成为你们的核心竞争力。”这一观点引发了在场学生的强烈共鸣。
二、职业图景:数字经济毕业生的多元发展路径
针对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李天宇老师结合行业趋势,梳理了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学生可重点关注的四大方向:
数字产品经理:负责需求分析、产品设计,需具备用户思维及基础编程知识;
数据分析师:通过SQL、Python等工具挖掘商业价值,统计学与经济学知识不可或缺;
信息安全顾问:为企业提供数据保护方案,需熟悉网络安全法规与技术;
数字化转型顾问:协助传统企业升级,要求跨领域沟通能力与项目管理经验。
为增强说服力,李天宇老师现场演示了如何通过Boss直聘平台精准获取岗位信息:步骤1:输入“数字经济”“大数据分析”等关键词,筛选目标行业(如金融、电商);步骤2:分析高薪岗位JD(职位描述),提取高频技能要求(如Python、Tableau、R语言);步骤3:对比自身能力差距,制定学习计划。“例如,若80%的岗位要求‘熟练使用SQL’,这就是你必须攻克的技能点。”
一名学生感慨:“原来岗位需求可以这样量化分析,这对我的职业规划太有指导意义了!”

三、互动环节:从困惑到启发的思想碰撞
在自由交流环节,学生们围绕“非计算机专业如何补足技术短板”“考研方向选择”等话题踊跃提问。李天宇老师结合自身经历给出建议:1.技术学习:推荐“慕课网+GitHub实战”模式,优先掌握Python、SQL等通用工具;2.证书考取:关注CDA数据分析师、PMP项目管理等高含金量认证;3.项目经验:参与“三创赛”、“数学建模”以及“计算机设计大赛”等竞赛,积累跨学科团队协作经验。
四、未来展望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学科融合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此次交流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实践——唯有打破边界,方能孕育创新。正如李天宇老师所言:“你们站在两个学科的交汇点上,这既是挑战,更是时代赋予的机遇。”
撰稿:李天宇
摄影:王怡涵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