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在春意盎然的玉棠书院,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课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由异科导师田海燕策划的“劳友记”第12期主题活动“多肉安家记”吸引了20名异科班学子参与。同学们通过混合营养土、移植多肉、创意装饰等环节,两小时的辛勤付出后,70余株形态各异的多肉植物在精心打造的新家中焕发生机,成为校园里又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

下午16时,活动在玉棠书院吴华英老师的现场教学示范中拉开帷幕,在混合营养土环节,同学们戴上手套化身“土壤调配师”。按比例将泥炭土、珍珠岩、蛭石等材料倒入大盆,吴老师说道“土壤就像多肉的‘家’,透气性和保水性必须达到黄金平衡。”她擦拭着额头的汗水,严谨的态度引得现场掌声连连。随着一袋袋原料变成蓬松的营养土,劳动的热情在春日暖阳下持续升温。


移植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同学们两人一组,小心翼翼地将多肉从育苗盘移入陶艺社特制的素烧花盆。活动现场洋溢着欢声笑语,有同学说道“多肉是自然艺术,石子装饰就是我们的二次创作。”劳动与学科思维的跨界碰撞,让实践课堂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活动尾声的浇水环节考验着团队默契,同学们自动形成“传送带”:前排用长嘴壶沿盆边缓慢浸润,中间组检查渗水情况,后排负责擦拭水渍并摆放成品。小心根系、这盆需要补点营养土,此起彼伏的提示声中,70多个花盆如接力般在手中传递。看着原本杂乱的工作台渐渐被整齐的多肉方阵取代!


活动最后,同学们为每盆多肉手写养护标签,这些承载着智慧与温情的多肉盆栽在后续的成长中也将由同学们进行养护,见证集体成长的点点滴滴,吴老师表示等多肉发芽成长后会同学们认领自己种植的多肉。

田老师表示“劳友记”系列活动突破传统劳动教育范式,通过学科融合、五感体验、成果延续三大创新,让00后学子在具身实践中实现价值重构。让同学们从手机依赖到专注当下,从洁癖抗拒到主动触碰土壤,从个人主义到共享互助。这种转变印证了劳动教育在培养责任意识、审美素养和团队精神方面的独特价值。后续异科班也将持续推进“劳友记”品牌活动,通过劳动育美等多元项目,构建“劳动+专业+思政”的立体化育人模式,让劳动教育真正成为启迪心智、润泽生命的成长课堂。
撰稿:韦红红、王泳
摄影:张子欣、韩彬彬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