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綦河书院旁,篮球场被暖阳镀上一层金辉。2025年4月16日下午16:00,一场名为“春满綦河·书院工坊日”的跨学科盛会在此拉开帷幕。异科导师彭港建携部分异科学生,共同沉浸于传统文化与数字科技交织的创意磁场。活动以“以实践触发思考,以融合孕育创新”为内核,搭建起学科碰撞的立体舞台。

本次活动由綦河书院倾力打造,系统呈现书院15个创新工坊的阶段性成果,践行“以实践链接知识,以共创激发潜能”的教育理念,构建起学科交叉融合的立体化实践场域。现场非遗剪纸的细腻纹路与AR的光影矩阵相映成趣,非遗螺钿与传统木雕工具同台竞技,编织出一幅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对话的未来图景。

彭港建老师引导学生走进綦江红色文化研学工坊,现场设置了融合綦江红色文化历史的互动项目。两名分别来自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自告奋勇搭档参与了拼图游戏。在几次尝试下,还原了里面蕴含的有关綦江红色文化的知识,拼图碎片在余晖中泛着微光,宛如散落时空的密码,正被新时代的我们所感悟。

随着活动推进,篮球场上洋溢着热烈的交流氛围。师生们穿梭于各工坊展位之间,传统剪纸工坊的刻刀声与数字经济沙盘的键盘敲击声交织成独特的背景音。彭港建老师与异科团队通过红色拼图游戏,不仅还原了綦江革命历史细节,更催生出“基于历史行军路线的现代物流优化”等创新提案。
綦河书院未来将持续搭建此类实践平台,通过让版画刀与代码、历史档案与数据模型在真实问题解决中持续对话。正如参与学生所言:“跨学科不是概念,而是看见彼此专业价值的眼睛。”这种朴素的认知,或许正是教育融合最扎实的根基。
撰稿:彭港建
摄影:何鑫远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