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全生异科导师制度,响应全生异科导师 “以学生充分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异科导师李静毅携手2024级大数据管理与应用3、4班的同学门于2025年9月9日在观云书院.芒种华文书吧开展了一场以“织密反诈天网 照亮求学坦途”为主题的反诈骗宣传专题活动。通过案例剖析、知识讲解、应对指导等环节,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且实用的 “反诈安全课”。

活动伊始,李老师以 “触目惊心的学生被骗案例” 切入,瞬间引发全场学生的关注。她详细讲述了多起发生在学生群体中的电信诈骗悲剧:准大学生徐某因 9900 元学费被骗伤心离世,山东某大学大二学生宋某被诈 2000 元后心脏骤停,准大学生蔡某被骗走 9800 元学费与生活费后投海自尽,长春某大学大二学生小段 5000 元学费被短信骗光后不幸身亡…… 一个个真实的案例,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电信诈骗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更可能危及生命安全,进一步敲响了大家心中的 “反诈警钟”。
随后,李老师围绕 “什么是电信诈骗” 展开讲解,明确电信诈骗是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她还总结出电信诈骗 “高科技性、强隐蔽性、涉及范围广、涉案金额大” 四大特点,并结合数据指出,近 10 年国内电信诈骗案件以每年 20%-30% 的速度激增,2015 年相关经济损失高达 222 亿,单个案件最高涉案金额超亿元,且犯罪团队分工明确,涵盖开发制作、批发零售、诈骗实施、分赃销赃等多个环节,让同学们对电信诈骗的危害性与复杂性有了全面认知。

在 “电信诈骗常见套路” 环节,李老师结合学生生活场景,逐一拆解诈骗分子的常用手段。她指出,诈骗分子常冒充公检法、税务、医保社保、教育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银行、航空公司等单位职员,以 “涉罪传票”“退税补贴”“助学金申领”“机票退改签” 等名义实施诈骗;还会通过招聘网站发布 “刷信誉”“兼职打字” 等虚假岗位,以 “低门槛、高报酬” 为诱饵,诱骗学生点击虚假链接、支付资金后失联;此外,发送含木马病毒的链接(如 “交学费通知”“课程表下载”“淘宝红包” 等)、冒充亲人朋友 “紧急借钱”、以 “中奖需缴手续费” 等套路,也频繁瞄准学生群体。为让讲解更直观,她还分享了具体诈骗案例,揭露了 “补卡验证码套取信息”“支付宝密码重置转款” 等隐蔽诈骗手法,帮助同学们精准识别骗局。

“遇到疑似诈骗该如何应对?” 针对这一关键问题,李老师给出了清晰的应对策略。她提醒同学们,首先要保持 “三态”:遇引诱要淡定、遇威胁要镇定、遇 “好心帮助” 要冷静,学会利用手机来电标记功能识别可疑号码;其次要牢记重要联系方式,如工商银行 95588、农业银行 95599 等银行官方客服电话,以及 1232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方便及时核实信息、举报诈骗;同时,要熟悉政府部门、学校等机构的业务办理流程,避免因 “流程不了解” 被忽悠,还要增强抗压能力、建立网络边界,坚决保护好身份证号、银行卡信息、支付密码等隐私,不随意向陌生人透露。
活动最后,李老师重点强调 “如果被骗了怎么办”,为同学们梳理了 “四步急救法”:一是立即保留证据,包括通信记录、聊天截图、转账汇款凭证等,为后续调查提供依据;二是快速银行挂失,拨打银行官方客服电话冻结账户,防止资金进一步损失;三是进行网站举报,通过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提交线索,助力打击诈骗犯罪。
此次防电信诈骗专题宣传活动,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既有真实案例的警示,又有实用知识的普及,有效填补了同学们在反诈认知上的空白。参与活动的学生纷纷表示,今后会提高警惕,不仅自己要牢记反诈要点,还要向身边同学、家人普及反诈知识,共同筑牢校园反诈 “安全防线”,让求学之路更安心、更坦途。
撰稿:李静毅
摄影:李静毅
数字经济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