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活动

【数信异科】播撒希望之种,深耕劳动育人 ——异科导师田海燕开展劳动教育实践

时间:2025-03-27 15:47 浏览:

3月26日下午,玉棠书院的田垄间迎来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来自异科班级的30余名学生。他们手持铁锹、水壶和向日葵种子,在阳光中开启了第11期“向日葵播种”劳动实践。翻土、播种、覆膜、浇水……汗水和笑声交织的2个小时里,学生们不仅将300余颗向日葵种子埋入土壤,更在劳动中感悟生命成长的力量,在协作中深化对劳动价值的认知。

这场活动是学校“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作为异科导师,田海燕老师全程参与其中,见证了同学们在泥土中“对话”、在劳动中“共情”。活动结束后,一名学生感慨:“原来劳动不仅是体力付出,更是心灵的沉淀,是人与土地、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连接。”

活动伊始,玉棠书院的指导老师为学生们讲解了向日葵的生长习性和播种技巧。“向日葵是‘追光者’,播种时要保持株距30厘米,覆土深度不超过2厘米”……这些来自农业实践的知识,让习惯于实验室和图书馆的学生们耳目一新。工程管理专业的王同学蹲在田埂上记录笔记:“课本上的光合作用理论,今天终于看到了‘现实版’。”

劳动教育的意义,在于将“知”与“行”深度融合。学生们分成10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准备工作。真正的挑战从挥起铁锹开始。坚硬的土块、顽固的杂草让许多首次务农的学生措手不及。韩同学起初自信满满:“翻土不就是用力往下挖吗?”十分钟后,她喘着气笑道:“这可比解微积分方程难多了!”劳动中的互助成为最温暖的风景。当最后一颗种子被泥土覆盖,学生们的衣服早已沾满泥浆,但脸上的笑容比阳光更灿烂。

“为什么选择向日葵?”面对这个问题,玉棠书院的吴老师坦言:“它不仅象征光明与希望,更蕴含着深刻的生命智慧。”工程管理1班张同学说道:“愿我们都像向日葵一样,即使经历风雨,也要永远追随理想的方向。”正如田老师在新生见面会上分享的:“今天你们给予土地耐心与汗水,未来土地会回报你们绽放与丰收。人生的成长何尝不是如此?唯有脚踏实地扎根,才能自信昂扬地生长。”

活动尾声,同学们纷纷表示他们会定期观察幼苗长势,夕阳西下,学生们依依不舍地回望那片刚刚苏醒的土地。韦同学用镜头记录下沾满泥土的双手:“这是今天最美的勋章。”而对于田老师而然,比土地中沉睡的种子更珍贵的是30多颗年轻心灵中已然萌发的“新芽”——对劳动的敬畏、对生命的共情、对成长的期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劳动,这是渗透一切、贯通一切的东西。”当教育回归土地,当青春邂逅耕耘,我们终将懂得:每一滴汗水的坠落,都是大地听见的诗篇;每一株向阳而生的花朵,都是时代馈赠青年的答案。


撰稿:张子欣、韩彬彬

摄影:韦红红、王泳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供稿